行业动态
社办APP靠什么吸引人?
时间:2015-11-04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作者:佚名 浏览量:791

事实上,经过几年来的发展与沉淀,出版社开发APP也由热情转为冷静。刚刚介入APP开发这片蓝海的出版机构大多经历了各式各样的尴尬,时过境迁,如今的“互联网+”对出版行业已不是一个新鲜名词,它代表着任何一个垂直行业与互联网进行结合,并由此提升效率、扩大影响。出版作为一项传统产业,搭设自己的垂直平台也尤为重要,现在越来越多的出版社纷纷成立数字部门,瞄准开发更加成熟的图书APP产品。

付费阅读情况正好转

外研社、中华书局、接力社、时代华语等出版机构纷纷推出关于某类单品种图书的APP产品。磨铁图书还曾推出了“磨铁书栈”,每周都会推出不同的限时免费图书和特惠图书。然而,如今业界基本上没有关于出版社APP赢利的消息。

究其原因,彼时互联网盗版的猖獗与用户付费的条件不成熟占据很大比例。无法提供优质的免费阅读体验,让传统出版社,一面坐拥着让亚马逊、当当等电子书渠道商无法企及的海量优质图书资源库,一面只能静等盗版APP继续肆无忌惮地抢占市场,或将版权转让渠道商,无法转化为资源优势。“更何况,许多图书的网络版权本不在出版社手中,如果出版社不能提供收益,作者完全可以授权给类似网易云阅读这样的阅读客户端。”一位作者曾这样表示。

近几年,读者在互联网上付费阅读的现象似乎有所增加。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分析,2014年是个分水岭,例如掌阅公司就靠正版内容已经可以实现盈亏平衡,因为“用户的付费意愿在大大增加,愿意付费的用户所增加的比例远超过行业整体的发展速度”,而且年龄越大的人越愿意为移动阅读产品付费。他认为,读者是否愿意对数字化产品付费,和整个国家GDP和经济情况息息相关。据网易云阅读早先发布的《2014年移动阅读报告》,中国人2014年电子书总阅读量已经超过14亿册。这份报告显示,高付费用户占网上付费阅读总付费用户的8.9%,贡献了70%的收入来源。有数据显示,这几年,图书行业市场规模每年超千亿,而移动数字阅读收入在图书行业收入的占比尚不到 5%, 2015 年移动阅读覆盖人群达 1.7 亿人,同比增长 28.24%。移动阅读市场之大,令众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精英投身其中,“书友”、“乐阅”等由各类互联网公司开发的 APP 新品层出不穷,出版社能否在这块市场分的更多资源,研发更多的APP产品是关键。(详见本报2015年7月14日3版《从阅读APP到阅读社交APP》报道)

但目前出版社面临的局面是,开发一款APP的投入产出严重不平衡,从事APP开发工作的张磊告诉记者,一般的APP开发公司都是根据APP的需求,再评估这个APP开发的难度和开发工期以及需投入的开发人员的报价,2万元左右的一般都是套用事先开发好的APP模板,优点是价格低,但缺点更多,比如APP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以及后期的更新维护。合理的报价大致在10万上下,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有专业的维护团队后期跟踪维护,这对一款不知道如何赢利的社办APP来讲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另一方面,虽然如何盈利仍然是社办APP的瓶颈,但如今基于 git 的开源电子书制作平台已经非常火爆,也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不少国内服务公司也可以实现多人协作制作电子书,而读者也可以直接阅读。例如,基于苹果发布的互动式电子书制作工具iBooks Author制作的全套7本《哈利·波特》图书如今都已上架iBooks Store,而比起Kindle的mobi格式,iBooks互动电子书所拥有更强大的互动性,也可以令其在多种图书类型中有不错的表现,这些都为出版社开发自有APP产品提供了优势条件。

开发一款图书销售APP平台?

可以说,出版社数字产品开发转型势在必行,打造一款融合出版社图书内容资源与社交属性的销售平台听起来似乎颇为靠谱。今年8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开发的电子书销售平台 “译文的书”APP已经上线,并供用户下载使用。出版社自己做电子书APP销售平台,上海译文出版社应该是第一家。记者下载了该APP,发现该APP的界面设计很人性化,分类、栏目清晰丰富。

该APP应用分为“译文的书”和“书的事”两大板块。其中“译文的书”还设有“好东西”这一栏目,重点推荐热门、畅销图书。“书的事”这一板块,特别介绍译文社最新书讯、作译者动态以及译文社即将举办的线下活动预告及重磅活动回顾。在这一板块,读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关注的作者出版了哪些新作,编辑是如何策划制作一本新书的,作译者、书评人等又在线下活动中如何分享解读一本新书等等。

据上海译文出版社介绍,“译文的书”APP自2014年起开始研发,得到上海市文创办基金支持,先期开发经费500万元。目前平台上有300多种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图书供销售,另外还有200多种图书将陆续登上平台。在“译文的书”APP上,电子书的销售价格跟亚马逊平台基本一致,如此一来,在亚马逊能买到的电子书在译林社的自有平台也都能买到。译文社总编辑史领空认为,如今的纸书销售有一个网络,出版社希望更多书店卖他们的书。电子书平台也是如此,平台越多对出版社销售越好。

值得一提的是,“译文的书”APP的定位不只是电子书销售,同时也是一个社交平台——出版社通过自有平台掌握读者的消费习惯,也借助互联网手段传播书的故事,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在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韩卫东看来,目前图书生产的数字化还远远落后于读者需求,需要改变的不只是供需关系和业务转变,还包括编辑体系的再造。确实,在某些方面,数字收集的重要性要更大于实际销售量。出版社可以根据读者在某个APP上消费行为的统计,知道哪本书的读者最多,一个读者在每本书上停留的时间大概有多久,这些读者的区域分布、性别、年龄等等。史领空表示,读者阅读行为对出版社选题开发有很大帮助,这些数据不仅对电子书的开发有意义,对出版社纸质书选题的开发也有借鉴意义。

如今,在单本图书的APP研发上,“辞书”走在前列。比较突出的产品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上海词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外研社现代英汉汉英词典》APP,近期还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APP等。但仍有许多环境因素在限制着出版社开发数字产品的势头。例如,外研社的《新概念英语》出版30年来已经拥有近千万读者,该套丛书也承载了80后大多数人的学英语记忆。然而随着新概念系列丛书也被移植到了移动平台,记者在苹果的应用商店APP Store中搜索“新概念英语”的APP,会立即跳出数百条搜索结果,听力、单词、短语、课文……不一而足。400多个应用名单中,淘出哪个是正版产品,对读者是个不小的挑战。这些不利因素也是如今出版社开发数字APP时应考虑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