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哈佛商业评论给出版商的五条建议
时间:2015-08-31 来源:百道网 作者:百道网 浏览量:696
    近期的出版大热无疑是苏斯博士和哈珀·李的两部多年前的旧书稿。热闹终归热闹,但也不难看出出版商热衷于已成名作家的倾向,从长远来看,这对行业发展并无益处。《哈佛商业评论》据此给出5条建议,告诫出版商着眼长远。

(图片来源网络)

近来,哈珀·李50年前创作的《Go Set a Watchman》和苏斯博士的遗稿《What Pet Should I Get?》成为畅销大热,媒体也给予了焦点关注。然而,像这样的遗珠并不多见,名家新作也许确实能在短时间内为出版商带来利益、关注和粉丝,但这种光环效应却未必是永续的。除了搜罗失落的佳作、争夺大牌资源外,出版商更该做的是什么呢?培养潜力新人无疑是相当重要的,以下5个策略可以确保出版商在培养新人之时获得足够邮件订阅和社交媒介关注者。

成为作者良好的合作伙伴

LinkedIn创始人里德·霍夫曼在其新书《联盟》(The Alliance)中建议,雇主和雇员应该将职业生涯视作短期的“职责旅程”。然而,我认为出版商为了生存应该采取与之相反的策略,努力与作者建立终身关系,以实现双赢。麦当娜与Live Nation公司的合作模式可以作为例子,后者将麦当娜塑造为一个品牌,用在从唱片、演唱会到香水等等一切东西上。假如出版商能如此和作者达成一个全方位协议,囊括演讲、会议、授课/在线课程费用,从作者声望的提升中彼此获益,这会带来有趣的协同效应。

数据更透明

假如在亚马逊自出版,我可以得到实时透明的销售数据。那通过传统出版商出版呢?我们大多只能每周从尼尔森BookScan获取销售报告,每六个月从出版商那里得到销售数字。对于想要决定在何时何处宣传书籍的作者而言,这种数据的不透明差不多是18世纪的水平,过时得令人震惊。完全得不到实时反馈的话你如何做决定呢?(在此向企鹅兰登书屋致敬,其最近推出了一个综合作者门户,能跟踪每周销售数据,在数据分析上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

打造自己的品牌和受众

让我们面对现实:在直销方面,大多数出版商和亚马逊不同,能提供给作者的东西很少,因为他们一般没有消费者数据。(出版我的处女作《Reinventing You》的哈佛商业评论出版社是一个例外)。相反,大多数出版商依靠作者个人的合作客户或个人电子邮件列表来推动销售。

现在很少有出版社有鲜明的品牌形象,大多数读者都追捧约翰·格里沙姆(John Grisham)的小说,但对出版其小说的出版社他们知之甚少。至少出版社不是读者首先回去关注的,书脊上出版商的标志左右不了读者的读书选择。出版商应该像浪漫小说出版商禾林那样建立自己的品牌辨识度,使读者成为品牌的粉丝并乐于接受新作者,因为如果这个出版社的某个作家他们喜欢,那么他们也很可能喜欢该品牌的其他作家。这使得出版商更容易建立自己的邮件列表,培养社交媒体粉丝,为作者带来目前稀缺的宝贵财富,即比作者个人粉丝更多的品牌受众。直销渠道会让亚马逊、独立书店和连锁书店觉得讨厌吗?当然会。但这是值得的,正如技术达人Gil Elbaz所指出的,“拥有最多数据的人能赢。”

让作者彼此建立联系

出版商有而作者难以比肩的一点就是号召力。出版商旗下往往网罗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人才,但几乎从未让他们彼此认识,相互交流经验。这是营销机遇的损失,更重要的是,这体现了一种生态系统的缺失,即缺乏像哈莱姆文艺复兴那样的人才之间的相互促进。当作家结识彼此后,就更有可能交叉推广(增强营销)和互相碰撞(增强想法)。能做到这一点的出版商会发现作者争着要与他们合作。

提升质量

如果出版商想让自己不可或缺,方法之一便是提升质量,集合一支精英队伍通过精益求精的编辑、设计等流程打造上乘之作。就个人经验而言,我的出版商为我提供了优秀的编辑和设计服务,但并非每位作者都如此幸运。一位与大出版商合作的朋友一本正经地告诉我:“我认为我的编辑没有读我的书。”另一位朋友提到,他的编辑在他提交第一手稿之后基本没有编辑,就立即安排后续流程了。如果出版商总像这样在内容上不走心,他们提供的唯一服务就只是避免麻烦。对自出版作家而言,仍然需要时间和精力来组建自己的团队。对质量的认真负责不仅可以帮助出版商为作者提供真正的价值,而且也有助他们的书在众多自出版作品中脱颖而出。

尽管有种种不景气,美国图书和期刊出版业总体而言依然表现不俗,去年销售额近280亿美元,较前一年上涨4.6%。AOL(美国在线)仍有220万付费用户,去年为其带来超过5亿美元的营收,因此,盈利并不等同于长期前景。

采用以上策略,出版商可以增加自身价值,并成为作者职业生涯中的重要合作伙伴。至于盈利的周期则可以放长一些,因为寄希望于找到另一份遗失的手稿而在短期内获利非凡并非好的商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