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出版国际化战略选择与融合发展——2015北京国际书展综合报道
时间:2015-08-31 来源:百道网 作者:百道网 浏览量:884
    8月25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承办的2015北京国际出版论坛“出版国际化的战略选择”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

“出版国际化的战略选择”主论坛现场

出版国际化的战略选择

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信息网络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出版企业,正在寻求更加广阔的市场,利用进出口贸易并购重组、合资控股等方式纷纷拓展国际市场。2015北京国际出版论坛围绕“出版国际化的战略选择”进行深刻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严隽琪)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严隽琪提到,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的文化建设总目标。

她谈到,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并发挥我国出版行业的资源优势、项目优势、渠道优势和品牌优势。现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这是借古论今,是在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之间架设经济大走廊,促进亚欧大陆经纪一体化。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出版业的国际化过程也应当借鉴利用“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发挥中国出版业主动作用,实现中国出版真正走向世界。扩展资本融合与国际合作新形势。出版集团的的快速增长强化了世界范围内出版业集中化的格局。在这一形势下,资本投放将成为中国出版业国际化战略的关键,应当鼓励我国出版机构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庹震)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庹震首先介绍了出版国际化的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出版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产业整合的不断提速,出版业正在面临着深刻变革。推动出版国际化正成为中国出版行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选择。2014年中国出版业输出版权达8733种,多个国内出版集团和出版社在国外设立了分支机构,可以说,中国出版业国际版权合作、产业投资项目日益增多,出版业走出去步伐正不断加快。”

然后,庹震针对论坛主题,分享他的5个关键词:全球视野、内容为王、品牌战略、差异化路线、在地化战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知名品牌已成为引领出版资源配置和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只有拥有强大的国际品牌影响力,出版企业才能更高效地在全球范围优化资源配置,才能赢得更大的国际发展空间。第四,要走差异化路线。在出版国际化背景下,实行差异化战略既要结合出版业自身的优势做出正确的取舍,又要结合对象国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国际出版市场的地区差异,找到自身优势和国际市场中的差异定位。

庹震提出,出版国际化关键是要实现管理、技术、产品、渠道、从业人员本土化,服务当地读者。要注重研究本土读者阅读思维、消费心理、历史传统、商业环境和文化价值观,形成本土化的出版思维理念,要挖掘本土人才,拓宽本土渠道,吸引本土资金。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认为,本届论坛围绕“出版国际化的战略化选择”展开讨论,顺应世界出版业发展的大势,契合国际出版交流合作的新要求。中国出版业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得益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不断融合,得益于中外出版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

此外,吴尚之表示:“近年来,中国出版交流合作的力度不断加大,领域不断拓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将其表现总结为四个方面:第一,中外交流合作的空间不断扩展。过去中外出版交流合作无论是版权贸易、实物贸易,还是渠道建设、基本合作等等,主要集中在传统出版领域。现在,中外出版交流合作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也在适应数字出版产品,特别是电子出版物、版权交易总量连续增长。第二,中外出版交流合作的内容不断深入。近年来,不仅中国政府实施了”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读书对外推广计划“等项目,而且通过”中外读书互译计划“和香港文化企业,中国和50多个国家互换文学经典和当代优秀文学作品。第三,中外交流合作的平台更加多样。现在中国每年参加的重要书展遍布五大洲。第四,中外交流合作的成效更加显著,从版权贸易和出版物进出口情况可窥见一斑。2011年,中国出版物进口总量4577万册,2014年增长到4700万册;贸易额由2011年的4.99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5.94亿美元……

(《自然》杂志全球执行主编暨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地区总监尼克·坎贝尔博士)

《自然》杂志全球执行主编暨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地区总监尼克·坎贝尔博士介绍了自然出版集团是如何将各个机构、企业的实力整合在一起的,进而介绍了集团出版国际化的未来发展。

尼克·坎贝尔介绍,自然出版集团作为一个新晋整合的机构,在全球50多个国家都有业务分布,现在把所有的期刊和书整合到一起,可以为机构用户、学生、教师提供更为广泛的资源,取得更多地探索。他表示,在全球出版业务中,中国非常重要,从集团最大的员工数量设在北京可以充分看出对亚洲重视程度。

总体来看,2014年,自然出版集团在中国有超过6000多种期刊发布,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很高。尼克·坎贝尔特别明确指出,中国在自然科学出版方面的质量一直在提高,中国在自然科学出版方面的编辑数量也一直增加,也说明中国在自然出版发展发展非常迅速。

《自然》杂志的核心价值就是将信赖的品牌整合起来,成为客户的重要合作伙伴,从而开源政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自然杂志在自然科学上有优势,另外斯普林格提供了补充,产生更加深远影响。对于研究界、学术界通过出版物产生,研究机构提供信息,客服不同学科之间的障碍,减少研究成本,促进研究人员的素质拓展。在中国将学术出版商结合在一起,共享高质量的出版物,对于研究人员和作家进一步开发更快速资获取,读者发现更好地平台与功能,商业伙伴提供更多收益。

最后,尼克·坎贝尔介绍了教育出版与专业出版两个新领域,他指出,教育领域特别关注学生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学习,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提供灵活地学习方式,与已有的Springer与natuer杂志相互补充。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亚非)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亚非指出,融合发展是出版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未来发展的动力和形式,重点要在出版链、发展模式上发生改变,从多年的出版实践出发,他认为要推动以下几个转向:

1)从国际延伸到国际融合。在融合发展时代,如果只停留在上下游业务的产业延伸概念上,就会丢掉很多机会资源,要把产业链打得更宽,延得更长,围绕互联网产业系统化推动出版业国际化发展。产业融合是全方位的战略,既是内部融合,又是外部形态的共享互补,要在国际市场实现技术、内容、渠道、平台等资源发展。

2)由走向世界走进世界,主要是内容、观念的融合,价值观的输出,不只是简单地浮在表面的形式中,不只是设立书店,而是与真正与文化产业人、出版人融合一起共同发展。

3)由单一的内容转向做融合产品。海外建立实体,创造新的价值,互动新产品新业态,合资公司,文化装备,单一内容到融合产品,内容转换,保持交流不断,做好真正打好基础,文化图书与艺术品设计、推广结合起来,每本书的合作都是一个项目的合作,选题策划大赛,同时在产品层面,从内容产品到价值输出才是真正,去掉,时光,与文化生活交流,典型的市场需求,做全球开放的价值平台广泛地价值链,时光站,联系全球交流。

4)服务读者开发影虎,读者是文化概念,用户是商业概念,把读者和用户融合起来,我们的销售对象是广大用户,从读者到用户的开发。

 

(荷兰威科集团全球新兴与发展市场首席执行官科琳·桑德斯女士)

荷兰威科集团全球新兴与发展市场首席执行官科琳·桑德斯女士介绍了为适应数字出版所作出的战略调整,并对数字市场变革做出了自身的理解。她指出,威科的使命就是为客户找到解决方案,更高效的交付产品,重点关注法律、税收、健康以及财务管理,产品包括学习资料、软件应用、解决方案等,推动客户高效解决问题,实现持续高增长。

她回顾道,威科从1985年进入中国,随后多年一直拓张在中国业务,如今更加强调中国市场对我们的重要性,恰恰体现在建立全球新兴与发展市场这一部门上。在过去5年,威科由于并购其他企业,市场利润翻了3倍,2014年收购了巴西一家领先的税务公司,在这一领域会做的更加专业深入。

另外,她谈到,要找到适应全球发展的方法,整合全球资源,寻找新兴市场的增长途径。之前对中国专业医生、知名医院进行访问,研究结果是97%的医生希望解决方案中国本土,最终由全球专家医学专家一起执行推出。与本地合作伙伴方面,购买了电子版和实体版的书,并与合作伙伴推出在线学习软件。与商务印书馆合作,提供其翻译权,翻译成中文,之后威科提供图书在中国之外的发行传播。

这种战略转化的影响,威科从传统印刷商到数据提供商的转变,从网上静态内容变成软件内容再转变成大数据分析,10年前80%的收入来自平面印刷,现在80%收入来自数据出版和服务,这是短时间内对行业的重大转换。

随着数字化的快速发展,监管与规则也发生变化,去努力考虑客户需要,客户不仅需要信息,还需要工具、解决方案,并且要给他们答案和洞见,这样他们才可以在复杂环境中做出快速决定。我们要了解客户的具体需求以及市场趋势,做出知情的过渡和和转化。

(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李岩)

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李岩指出,全球化和数字化是中国出版集团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未来5到10年的发展重点是要抓住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和中国发展道路的学术化出版,其发展基本优势主要有:1)资源方面,在文学、古籍、音乐、美术、社会科学、艺术品等领域有较多优势,丰富的作者、译者以及内容资源,以及优秀的编辑、营销、翻译、艺术品经营团队。2)项目优势,版权输出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于丹论语心得》在全球累计出版了29个语种,34个版本,海外销量36万册,国内销量580万册。3)渠道优势,初步搭建了一批海外发行网点,承办了多个大型会展。4)品牌优势。历史悠久的艺术品品牌和充满活力的成长型企业与国际著名的出版商强强联合,建立了深入地合作。

出版业融合发展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司长朱伟峰    摄/陈子峰)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司长朱伟峰认为,出版业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因势而谋,体现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要求。融合发展是把要素和条件产生新组合,产生新体系,以适应社会新变化、新发展。融合发展是因势而动,是传统出版媒体巩固文化阵地的必然选择,网络带来媒体格局变革,传统出版要把自身影响力延伸到网络空间。

目前,我国出版业的融合发展在技术基础和市场主体上发展向好,2014新闻出版产业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3300亿元,同比增长33.4%,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17%,整体经济国模跃居世界第二,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已有16家,发行集团3家,报业集团2家,进一步推动融合发展增加底气和信心。2、推进融合发展的5个观念,一体发展观,实现各种要素有效整合;树立互联思维观,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谋划各种工作;魂体并重观,内容是灵魂,载体是身体,要并重共同发展,把技术建设与内容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开放合作观,用社会平台,采用市场机制整合;改革创新观,涉及投资、体制、机制多方面,一起推进出版业融合发展。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   摄/陈子峰)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谈到产业的法律环境与融合发展之痛,在融合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很多困惑,最大的困惑就是新的产业方式需要新的法律环境的保护,法律对企业的发展要起到健康积极促进作用,在融合方面,互联网提供了一种新的秩序,但这种秩序远远未形成,但它已经砸烂了旧的秩序。这就是产业的危机,也是人类文明的危机。首先,最大的难题就是网络的盗版,网络时代打击盗版更加严重。其次,著作权的授权问题,现在中国作者只习惯于把出版权只授权于一种纸质出版权,电子书及其他出版权要另谈,这就造成了非常大得混乱,从根本上是对出版社编辑再创造价值的否定,呼唤法律制度的保护,保护出版社的出版权。对出版界的保护产生不利影响。最后是免费获取问题,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拿出版社的知识获得盈利,当知识成为经济的附庸,这是对知识创造的巨大摧毁。 

(台湾两岸华文出版品与物流协会理事长陈建安  摄/陈子峰)

台湾两岸华文出版品与物流协会理事长陈建安表示“如何避免流于形式、片面或者宣传的浅薄合作,改变心态、互信互助,才是真正融合之后再发展。两岸电子阅读器无需一式两种语言、两种系统版本,透过一键式轻松转换,一平台两岸同步阅读,这样的合作,不仅让台湾电子书市场有发挥空间,更让大陆电子书市场,透过台湾营销管道,走到国际。这样才是让华文的电子书有未来”。

阅读与出版

在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环境下,中国的出版业正处于产业重构的关键时期,而互联网与大数据在出版转型与重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时代里,阅读载体和读者的阅读习惯正在发生变化,电子阅读成为越来越多读者的选择,广阔的市场需求带动出版方积极向数字出版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出版发行机构将对数据的管理和应用贯穿于整个业务流程始终,希望通过对数据的管理分析,更精准的了解市场的阅读趋势,引导阅读,生产出更利于传播的好产品,更好地体现出版业提供信息和阅读服务的核心价值。

为此,本次分论坛的主题设定为“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阅读与出版”,论坛邀请行业主管单位领导、国内外图书数据监测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国内电子书平台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主题演讲。结合近年来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对图书市场的相关数据、对读者阅读变化和趋势和出版行业的发展变化进行解读和分析,为出版者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探讨出版业建立数据体系的价值和应用场景,以及如何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手段进一步提升行业的创新能力与经营效率。本次论坛到场的领导和嘉宾有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科技与标准管理处处长冯宏声、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科技与标准管理处处长冯宏声)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科技与标准管理处处长冯宏声率先发言,主要探讨了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新闻出版业的数据体系构建。他首先介绍了新闻出版行业科技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他认为科技应当对整个行业形成一种全面支撑的作用,以出版与科技融合为底层支撑,在信息社会的大环境下,以“互联网+”为基础,实现产业的“内容+”;其次,冯宏声还指出了新闻出版行业的数据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包括远景目标、角色布局、实现路径、应用场景和相关任务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最后,他从标准研制、试点示范、机构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介绍了目前我国行业数据体系建设的进展情况,冯宏声还指出:“只有搭建出版产品信息管理交换平台,通过全产业链协同和示范应用,实现出版发行信息数据共享,才能去谈构建新闻出版业的数据体系。”

(尼尔森图书公司高级副总裁和全球董事总经理乔纳森·斯托普)

尼尔森图书公司高级副总裁和全球董事总经理乔纳森·斯托普采用了大量图表和数据,向听众讲述了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世界阅读与出版的趋势。他将其发言内容总结为五点:第一,虽然电子书在某些分类已经占到50%,但是至少在美国,电子书销售市场份额已经大致稳定在25%,电子书发展前景由此可见;第二,线上发展对实体经销商影响很大,在英国和美国图书消费中有一半是通过在线购买;第三,图书检索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元数据因其渠道覆盖广泛、描述完善利于销售、购买渠道及价格明确、订购便利、销售结果可测量等优点倍受青睐;第四,由于少儿图书在很多市场的销售增长,纸质书整体销售表现平稳;第五,自出版内容是电子书消费的主流,图书订阅服务对核心读者有很大的吸引力。

(阅文集团高级副总裁张蓉)

阅文集团高级副总裁张蓉主要总结了中国互联网阅读的特点与趋势。他首先以《盗墓笔记》为例引入,指出了互联网给阅读带来的变化,互联网时代读者阅读的乐趣更多,阅读的形式也更为多样化;其次,张蓉还指出,互联网时代,主力阅读人群也在发生变化,90后乃至95后网生代人群具有多元化自我的文化属性,手机代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的在线和联网,改变了用户服务的场景和诉求,使社交互动化、选择自由化、服务个体化、消费场景化。最后,他探讨了社群对阅读和粉丝经济的影响,他表示:“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每个事物都可能有智慧,可以衍生出来一个人和一个事物的智慧链接,那么批量生产的标准将不再适用。”另外,云计算、主动推荐等个性化服务让阅读变得更简单和自我,也是未来互联网阅读发展的趋势。

(亚马逊中国区Kindle市场副总裁于洪)

亚马逊中国区Kindle市场副总裁于洪主要从四个方面讲述了中国电子书阅读的特点和趋势。第一,在互联网时代,传统阅读面临有所未有的挑战,电子书用户与日俱增,大众阅读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第二,与纸质书相比,电子书以其轻巧便携、易于下载、随处可读等优势为读者带来创新性的阅读体验;第三,kindle在改变内容传播方式、完善数字产品与服务、云服务和个性化推荐技术等方面助力数字阅读发展,通过市场活动激发数字热潮,提高数字阅读率,打造数字阅读生态。最后,于洪强调,数字阅读还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机会。数字阅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出版社加快数字化进程、提升出版商业务效率,还可以激发纸质书和电子书的协同效应,增加一些新的出版模式,从而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蒋艳平)

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蒋艳平针对“阅读与出版”主题,以“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中国月度与出版趋势”为题,从三个方面发表了演讲。第一,中国图书零售市场趋势有四个特点:渠道格局分布逐渐稳定,线上线下分布格局进一步巩固;网店渠道快速增长,实体书店 整体回升;实体书店一线城市大幅回暖;网店将出现分化,靠大而全为特色的综合网上卖场的竞争结果趋于一家独大,众多特色服务店将会逐渐出现。第二,从畅销书排行可以看出中国阅读特点和趋势:不同渠道的畅销书类别和分布存在差异;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两个渠道畅销热点有同有异。第三,从外国作者作品的销售情况可以看出中国阅读特点和趋势:境外作者作品在不同图书类别市场中表现不一,少儿和文学类规模占比最大,心理自助类与传记类,境外作者作品畅销程度更强;境外作者作品中英美两国作者作品占半数以上。

已成功举办十一届的北京国际出版论坛,是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一项重要活动,逐渐成为我国对外介绍出版业发展及政策走向,中外出版机构交流互通、开展对话合作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