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审美移情的人生暖意
时间:2022-12-2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李伟 浏览量:169

新闻链接: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22/epaper/d7868/d4b/202212/130111.html

  作为典型汉派儿童文学作品,长篇儿童小说《窑变》(湖北教育出版社)叙事雄心卓尔不群,再现传统文化静水深流,在审美移情上走出了新路。

  《窑变》成功的秘诀,在于作家伍剑一以贯之的写作姿态,他立足汉阳精神高地,精品力作不断,部分作品版权输出海外。他写传统文化作品,不是跟风,更不是讨巧,而是出于对故土的深情眷恋和生命长势的驻足回望,作品人间烟火炫然,生活样态逼真。写作这类小说,是伍剑对文学本质的探究和审美观念使然。

  《窑变》描写少年金魁学习钟家窑窑变技艺中的起伏人生。金魁的父亲爱瓷也懂瓷,由于父母双亡,他四处流浪,后遇到成师傅,机缘巧合来到“我”家给父亲当徒弟,由于金魁手艺高超,家里的瓷器也卖得特别好,可是金魁突然离开了,原来他回河南汝州学习了窑变技术,回来后,“我”家终于烧制出一对窑变的知音杯。

  文学观照着一位作家对生活、对历史的深度思考,也折射作家本人的哲学高度和审美气象。《窑变》的移情,不是单向移情,传统的移情是把自己的感受转移到万事万物之上,你喜怒哀乐之时,世界和你一起喜怒哀乐,庄子眼中鱼儿“出游从容”,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均是写照,伍剑的移情是双向的,圆通的,他善于借助外物给作品带来具有审美冲击力的情感效应。

  小说带给读者的审美体验,莫过于透过文本看到人生的暖意,增强人生奋发的动力。要实现这种写作愿景,无疑需要读者和作家零距离体验的感召。童庆炳先生在《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中说:“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伍剑审美移情的显著特点,是主客体在小说中有意模糊化,读者感知的是主人公命运不规律游走带来的精神抑扬,折射命运无常、艺技无止境的人生哲理——瓷,是火与土的艺术,始于土,成于火,而受污不能侵其洁,经火不能变其形,入土千年不朽。

  伍剑的作品中鲜明的地域特色语言,烙上童年生命成长中作家的努力和建树。好的作品,来源于流变的生活,来源于作家的人生思考,需要作家严谨的写作态度,需要作家用真实的文字打通外部世界和内在生命的通道,挖掘生命深处、历史深处的波澜。伍剑《窑变》的同情感审美移情,散发的夺人心魄的艺术魅力,还得益于生活的赐予。伍剑说,小说里许多真实细节,不仅仅是制瓷的细节,还有很多生活的细节,都是他的人生经历。

  对于传统文化题材小说写作而言,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自觉,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劳动创造幸福、奋斗成就梦想的观念至为重要,伍剑多部新气象、新镜像,具有艺术公赏力、审美移情力的传统文化儿童小说,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