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广州日报客户端 | 儿童文学作家伍剑新作《窑变》出版
时间:2022-11-16 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作者:吴波、梅倩、徐汉晴 浏览量:162

新闻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id=1941711&site4=&columnID=0#/detail/1941711?site4&columnID=0

  近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伍剑的全新力作《窑变》出版。

  作品中两位少年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如同瓷器的烧制过程,历经千锤百炼,最终完成了自己的“窑变”。

  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窑变》,是伍剑在坚守以往创作风格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自身童年经历、生活经验及其情感记忆而创作。小说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内容,优美的文字,通过书写少年学习制瓷技艺的曲折成长经历,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描绘了汉阳钟家窑一段被尘封的历史。

 品读别具一格的成长故事 

  《窑变》以“我”——钟家窑窑主儿子的视角,追忆的口吻,带领小读者透过时光的滤镜,体味别具一格的成长故事。小说的两位少年主人公金魁和“我”致力于烧制出窑变瓷器的过程,也正是他们在成长的历程中发生“窑变”的过程,彼时,他们俩一个是流落街头的孤儿,一个是对家族事业懵懂无知的孩童,但在努力复刻先辈烧制窑变瓷杯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出人意料的蜕变,展现出了自己的天赋、才智和担当,成长为钟家窑的传承者与家庭的脊梁。

  于古窑中成长的少年,有生而为人的内在动力,有后天历练的坚韧砥砺。他们如土一样纯厚,火一样奔放,在热爱中找寻方向,在誓言中坚定信念,在隐忍中实现蜕变。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窑变》把制瓷的各道工艺流程与少年的成长经历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在故事的推进中介绍制瓷专业知识,摹写制瓷技法,让小读者在字里行间不自觉地感受到瓷器的魅力和价值。

  作品对瓷窑文化的展示,通过从器物到精神层面的层层递推,传达出中华民族执着坚守、臻于至善、奋斗不息的美德与情怀,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魂。

体味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情

  身为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伍剑有自己坚实的生活根基和弘扬本土文化的创作追求,所以他将《窑变》的故事置于老武汉的实景中,让小读者跟随着主人公的脚步,逐步领略荆楚大地特有的市井风尚。汉江、月湖、龟山、西大街等城市地标,热干面、鸡冠饺、炒鳝鱼丝、汤圆等地方特色吃食,还有那“像娃娃的脸一样说变就变”的武汉天气以及地方风物知识等,都能被作者信手拈来,融入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与活灵活现的人物塑造过程之中。

  此外,《窑变》不仅再现了老武汉部分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还有意识地将民间做人做事的智慧、为人处世的哲理、生产生活的奥秘融入其中,使作品饱含丰富的自然、历史、社会、文化内涵。

学习写作技巧,提升文字素养

  阅读《窑变》的快意,不仅来自故事顺畅的起承转合和精巧的桥段设计,而且来自其极具特色的语言,突出表现为修辞丰富,表达方式多样。《窑变》中的环境描写,画面感十足;心理描写,注重氛围营造;遣词造句,优美而细腻,精准而简洁。在对传统文化的表现方面,伍剑把童谣、诗歌和民间的语言规则融为一体,加上老武汉的地方口语和民间俗语、俚语,更让《窑变》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

  小说带给小读者的审美体验,莫过于透过文本看到人生的暖意,增强人生奋发的动力。

  儿童文学评论家李纲如是说:相信这本书的儿童读者一定能从书中这两位少年的身上感受到什么是直面生活的勇气和不畏艰辛的倔强成长。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通讯员:梅倩 徐汉晴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