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半岛新闻 |《楚乐器研究》出版,填补先秦音乐史研究空白
时间:2022-09-05 来源:大众报业·半岛新闻 作者:孟秀丽 浏览量:187

新闻链接:https://news.bandaoapp.com/shares/tuwen.html?newsId=760510503717179392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秀丽

  20世纪80年代,纷至沓来的楚文化重大考古发现掀起了楚文化研究一波又一波的热潮。与先秦时期其他地域文化有所不同,楚文化卓异的风采几乎惊艳了上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领域:它不仅有炉火纯青的青铜冶铸、巧夺天工的木竹髹漆、精美绝伦的丝织刺绣,而且有义理精深的老庄哲学、惊采绝艳的屈宋文学、出神入化的美术乐舞,在先秦时期满天星斗般的地域文化中,楚文化熠熠生辉,魅力四射!

  楚音乐艺术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综观林林总总的楚文化研究成果,楚音乐艺术的研究却相对薄弱,尤其是在楚乐器不断被大量发现的同时,与之相关的研究仍然寥若晨星。近日,湖北教育出版社推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邵晓洁的新作《楚乐器研究》,大大推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

  《楚乐器研究》入选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是第一部以出土楚乐器实物为主要对象进行楚音乐研究的著作,也是迄今为止楚乐器蒐集最完整、研究最深入、涉及最广泛的一部楚乐器研究专著,填补了先秦音乐史研究空白,助力中国音乐断代史研究。

  作为一部音乐考古研究专著,此书并非就乐器论乐器,而是将楚乐器置于不同的学术层面予以考察。楚乐器具有双重属性,既是楚文化的遗存,也是楚音乐的载体,本书紧扣这两个关键环节,不但从音乐本体角度对楚乐器展开了细致入微的分析,还以楚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对楚乐器所蕴含的礼乐文化和精神内涵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述。

  作者邵晓洁在书中将考古发现资料与传世文献记载相互参验,并对音乐实物资料进行了具体分析。据她介绍,古代楚人音乐生活的物质遗存较为丰富,其中,楚乐器最能直接和忠实地反应楚音乐的核心内容。目前所见楚音乐实物数量庞大、种类纷繁,“八音”之属皆有实物出土,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体现楚音乐的基本面貌。在钟磬乐舞时代早已逝去的今天,出土古代乐器因它特殊的材质、独有的音乐性能以及积淀于身的深刻文化内涵,成为我们追溯古代音乐面貌、寻绎古人音乐逻辑,探索古代音乐文化形成、发展与变迁的不可多得的实物材料。

  楚乐器是楚音乐文化的物化,其所体现出的高超的音乐实践与理论成就,对后世中华音乐文化影响巨大。本书从出土楚乐器所保存的音响出发,挖掘了楚音乐的本质及其发展轨迹,考查乐器纹饰与造型的美学意义及其礼乐功能,勾勒出楚人礼乐生活的轮廓,论述楚乐器与楚人礼乐生活的密切关系及音乐在楚人礼仪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丰富楚文化和先秦音乐研究的内涵与外延,为当代音乐对传统音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基础与可能,也拓展了楚文化研究的视野,促使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张振涛在评价本书时说“在目前所见的多数中国音乐史著作中,有关东周时期的音乐状况的叙述大多较为笼统。随着资料的不断丰富,古代音乐断代史的研究与书写已成为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的发展趋势。楚国作为东周时期扩张速度最快、地域面积最广的诸侯国,其音乐文化在当时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并对后世影响深远。出土楚乐器是古代楚人音乐活动和礼乐生活的物质遗存,能够较为忠实地反映楚礼乐文化的具体内容与精神核心。从《楚乐器研究》内容能够看出,邵晓洁对出土楚乐器进行了全面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其成果无疑将会为解决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某些疑案提供新线索和新角度,从而丰富我们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加深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郑州大学音乐考古研究院院长王子初在评价本书时说“楚国境内发现的乐器,不仅数量多,工艺水平精湛,而且学术研究及科技考量价值高。曾侯乙墓的乐器,尤其是编钟的出土,第一次从根本上撼动了以文献为主要史料基础的传统中国音乐史。《楚乐器研究》一书以出土楚乐器实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关注并确立先秦楚国乐器所蕴含的音乐艺术和科技的伟大成就,不但从音乐本体角度对楚乐器展开了细致入微的分析,还以楚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对楚乐器所蕴含的礼乐文化和精神内涵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述,填补了学界空白,为重写东周音乐断代史打下坚实基础。”

编辑: 孟秀丽

审核: 苗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