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评
《新论语》:如果孔子自己来编《论语》
时间:2006-10-07 来源:本社 作者:佚名 浏览量:1175
     钱宁先生《新论语》出版之前,曾将该书的《序言》、《目录》和部分书稿寄我,要我写几句话放在封套上。虽然只粗读了部分内容,但已被其创意所折服,欣喜之余,写下数语,短信发送给钱宁先生:“古本《论语》编辑随心所欲,杂乱无章,翻阅数遍往往不得要领。有感于此,钱宁先生打破原来《论语》章节顺序,将孔子语录和弟子言论分为内外编,以仁为核心,提纲挈领,重新编次。即使初读《论语》,也能了解孔子思想精华,掌握修身处世方法。此创举为普及传统优秀思想文化独辟新径,将嘉惠众多读者。”

  《论语》是“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的汇编,主要是孔子语录,但也掺杂了一些孔子弟子的话语,显得杂乱无章。推究其原因,大概是孔子去世后,弟子将各自记录的孔子语录汇集起来,一是作为对老师的纪念,一是作为教育弟子之用。在流传的过程中,再传弟子又增加了一些孔子弟子的话语。整部《论语》并没有进行系统整理,作者说它是“一部未经整理的课堂笔记”是非常形象的。

  虽然《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辑录,并没有经过孔子的审定,编排没有章法,章节次序散乱,但由于《论语》从它面世开始就是儒家的教科书,特别是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子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指导思想,《论语》成为神圣经典,两千多年来,学者对它不断进行注疏和阐释,但从没有人想到过对其重新进行编排。近年有的学者意识到《论语》内容杂乱,不便学习,曾尝试将其重新编排,有人按内容分类编排,有人以孔子编年整理,但由于没有对《论语》内容进行透彻的了解与分析,重新编排似乎并不成功。

  作者重编《论语》的想法由来已久。十年前,为撰写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历史小说《圣人》和参与拍摄由此改编的电视剧《孔子》,开始认真重读《论语》,“《论语》读多了,章句越来越熟,但整体的印象仍是‘杂乱无章’。《论语》其实是一部未经整理的古老课堂笔记,除了孔子之语,还有早期弟子的载录,也有后期弟子的记闻,这‘合编’显然缺乏深思。正是在反复阅读中,我突然有了‘重编’的想法。《论语》需要一次解构,一次系统的分拆,然后重构,并在其中展现文本原有的意义、内涵和逻辑。”

  《新论语》(三联书店,2012年6月第一版)彻底打乱《论语》原来的篇章次序,首先将《论语》分成内编和外编。内编收录所有“子曰”之语,外编收录弟子之语等非孔子语录,以此保证孔子言论的准确性与纯粹性。然后以孔子学说核心“仁”为出发点,以孔子思想脉络重新结构,将内编分成核心篇、路径篇、实践篇、例证篇和哲思篇五篇,外编分为评价篇、记忆篇和阐释篇三篇。内编以“仁”为核心,以“孝”、“悌”、“信”为其呈现形态,“礼”为其外化形式,以学习和修身为求仁途径,以治国和处世为实践方式,以例证再现“授课现场”,以哲思展现孔子学说中最为高深的部分。外编则以孔子弟子及同时代人议论丰富孔子形象,进一步阐释其思想。

  《新论语》将《论语》五百余章以“仁”为线索重新编排,使其核心思想和主要观点有机地融为一体,重构《论语》是成功的,它为语录体经典的解析重构开辟了一条新路。

  《新论语》表面看是对《论语》解构重编,其实质则是对《论语》所反映的孔子思想进行阐释。

  作者认为:“孔子学说的核心就是‘仁’,‘仁’是其思想的逻辑起点。在《论语》中,孔子努力做的一切,就是向弟子解释和阐发‘仁’——内在的含义、呈现的状态、外化的形式、求取的途径、实践的方法、实例的说明,以及‘天下归仁’的天命。”所以作者阐释了“仁”的核心及其在社会关系中展现出的孝、悌、信等不同形态以及外化的礼等各种特质,为读者提供了学习、修身和践行三种求仁以成君子的途径,以仁为政、以德治国、以信立国、以教兴国、以身作则、举直选贤等践行方式,尚仁好德、博学知礼、忠信笃行、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讷言敏行、行义达道等修身原则,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孔子思想精华。如《实践篇》两章中,“从政治国”一章按照“以仁为政、以德治国、以信立国、以教兴国、以身作则、直言谏君、正名为先、举直荐贤、欲速不达、其他”编排,前九个名目都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又如《路径篇》两章中,“求仁之途”章分作“学习”、“修身”、“践行”三节,“学习”一节按“学习之目的”、“学习之乐趣”、“学习之必要”、“学习之方法”、“学习之时弊”编排,“修身”一节按“修身以求仁”、“见贤思齐”、“改过”、“崇德辨惑”、“坚持”编排,“君子之路”将“君子标准”按“心中有仁”、“博学知礼”、“讷言敏行”、“不争不党不器”、“三畏三戒三愆”编排,分别反映了孔子的学习主张、修身原则和君子应该具备的标准。

  由于《论语》只是记录孔子的谈话,而没有记载谈话的背景,因此后人难以准确把握孔子的原意,对孔子一些话语的解释也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作者并不人云亦云,而是提出独特的见解。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一语,自古学者认为“此章最不烦解而最可疑”,朱熹曾解释说:“弘,廓而大之也。人外无道,道外无人,然人心有觉而道体无为,故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也。”“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离正确领会孔子的原意只有一步之遥,但在这关键时刻,他却迷糊了:“道如扇,人如手,手能摇扇,扇如何能摇手?此谁不知,夫子何必为此闲言?意必有一义也”,仍不能了解孔子此语的真谛。作者点评说:“道是目的,不是手段。一生可以‘弘道’,却不可以借‘道’求名谋利。”“非道弘人”是不能借道求名谋利,求名就是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不就是以道弘人吗?真是一言中的。作者在朱熹的认识上只是前进了一小步,但这一小步却解决了难倒那么多学者的两千多年未解的难题。

  作者在阐释《论语》的同时,还不时对历史进行反思,提出许多很有见地的观点。如“君子谋道不谋食”章点评说“君子一意求仁而心无旁骛,自然是好,但谋生之路只有仕途一条,却是传统儒生的‘死穴’。中国知识分子政治独立性的缺乏,概源于此”,探求了中国知识分子缺乏政治独立性的根源。

  《新论语》每章原文下都有“注释”、“译文”,绝大部分还有作者的点评。点评短小精悍,激浊扬清,不时闪现着智慧的火花。

  点评并不仅仅是对经典进行解释,而是不时有感而发,针砭当今社会上的许多不良现象,以求匡正时弊。如“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章点评说“士不可过于怀乡恋家,而‘宅男’不可以为士”,批评现在的宅男现象;“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章点评说“学习的目的是提高自我,而不是装饰自身。学习之异化,看来自古就有了”,批评眼下学习哗众取宠的风气;“狂而不直”章点评说“好像是在说那种善于说空话、大话而极不可信之人,看来,这种人古已有之”,批评当今流行的说空话、说大话的现象;“古者民有三疾”章点评说“人的过错,也会与时俱进,越来越严重”,批评现在越来越严重的放荡、骄横、欺诈等风气;“女为君子儒”章点评说“人分为君子和小人,儒亦可分。因此,自称儒者之人未必都是君子,其中亦有小人”,批评现今动辄以儒商、儒者自称以谋私利的恶习;“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章点评说“在这个社会,只有‘巧言’和‘令色’兼备之人才能生存下去”,批评目前巧言令色之人得势的现象;“孔子论患得患失”章点评说“世上许多坏事都是不太坏的人在‘患失之’的情况下做出的”,批评患得患失者造成的危害;如此精辟的点评俯拾皆是。

  针砭不良现象,是为了改良社会,而改良社会仅靠批评是不行的,还需要指出正确的方向,所以作者在点评时,不时从正面进行引导。如“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章点评说“为人正直,应该是生存的第一准则”;“工欲善其事”章点评说“仁者为仁,先从自我完善做起”;“苟志于仁,无恶矣”章点评说“人性有善有恶,亦可善可恶。仁者所为,就是扬善抑恶”;“子路问成人”章点评说“完美之人,不但应有智慧、品德和才艺,更重要的,需要有‘见利思义’之心”;“克己复礼”章点评说“克己就是克制我们内心中无限膨胀的欲望”;子张学干禄章点评说“慎言慎行,是求官之道,也是为官之道”;虽然都是寥寥数语,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受到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