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评
大手牵小手
时间:2006-05-03 来源:本社 作者:佚名 浏览量:1154
  中国人对任何事件、名词都习惯有自己的另类解读,对于教育这件不仅关乎到国家前途命运而且也关系到成千上万的家庭的大事,中国人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一个甚至更多个家庭的核心。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大规模推广以来,独生子女这一随之而来的社会现象,令习惯了多子多孙的中国人民措手不及,便自然而然地对仅有的这一棵独苗苗爱护有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碎了。可是,这种细心呵护换来的是对“80后”处处可寻的攻击字眼——“垮掉的一代”、“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30年过去了,中国第一代大规模的独生子女,也已为人父母,他们成长的时代是中国大变革的时代,“80后”们有成长的无奈,已成为父母的他们是否愿意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再一次跟孩子共同经历,再次长大?

  中国父母总是用自身成长经验以及世俗标准来培养孩子,尤其是80后父母,还没来得及掌握成长的技巧,就已经长大了。他们只能用残缺不全的育儿理念或者与自己失败的童年教育相反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当发现自己小时候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像圣旨一样的意愿,现在面对孩子却不奏效了,处处碰壁之后,不得不转向专家、学者、教育家、成功的父母寻求答案。于是市场上各类育儿、家教、成才的书层出不穷,艾玛在《不要再谈谁胜过谁了》中指出“自从《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成为畅销书以来,‘谁胜过谁’的概念便被批发到了家教类图书领域。”对家教类图书鱼龙混杂的局面可见一斑。

  艾玛新作《和孩子一起勇敢长大——理想妈妈养成记》是如何在如沙的家教书中脱颖而出的?我想一个十年教龄的女教师跳出狭隘的母亲的角色走向一个“大母亲”的形象来体会、理解亲子关系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是本书成功的关键。

  这本书文笔优美流畅,读起来非常舒服,像炎炎夏日吃了一块巧克力冰激凌一样,一口气读下去,怎么也停不下来。艾玛凭借自己十年教学积累,把书写得内容丰富,语言轻松有韵味,又富有幽默感和哲理。书中的理想妈妈赵佳慧是中国农村中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其成长过程并非尽善尽美,但她具有完善的人格:开放、民主。她愿意和自己的女儿颜斯语一起成长,做一个理想妈妈,所以她能构筑理想的家庭、理想的婆媳关系和夫妻关系。她能很好地处理工作和照顾孩子的关系,对于现在父母普遍关注几个问题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孩子的学习才艺、择校、抚养,孩子健全人格和独立精神的培养,孩子的融入社会。女儿没有过早的读幼儿园,没有参加特长班,没有挖空心思进名校,也能成长为一个比同龄儿童更加聪明、懂事、勤劳、礼貌的孩子。她成了三个母亲的榜样,同产房的蓝蓝,一个与女儿同龄的调皮、多动的男孩的妈妈;汝袂,一个女儿玩伴的妈妈,也是婚姻不幸的女强人;梁啸寒,一个初中男孩的母亲,也是童年时极端严厉教育的受害者。艾玛在《左手情,右手理——献给忙碌家长的家教心经》里说:“教育不好孩子,不是孩子不好,而是我们自己不好。”这也是主人公赵佳慧最常说的话,“你自己做得怎么样呢?”。

  这本书的很多观点对中国父母应该都很有启发,“农村体验”、“放养”等。在日渐现代化的中国,城市化发展已经使孩子们失去了“农村”概念,每天吃着面包却不知道做面包的小麦是什么样子的,农村这个以天为盖以地为庐的自由空间在孩子的生活中不复存在。农村长大的父母们也不舍得让白嫩的孩子忍受骄阳的照射,更别提在烈日下下翻开黄土播撒种子收割麦子、让汗水滴在干裂的黄土上的机会了。孩子失去了体验自由自在的大自然、体验欢心鼓舞的大丰收、体验土地赋予人们生命的无私、体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之艰辛,与淳朴憨厚的农村孩子玩耍的机会。浪费、模式化、骄纵、自私成了大多数孩子的通病。艾玛倡导孩子们应该感受农村的生活气息,经历多元化的生活体验,感受父母成长的经历。放养是一种态度,一种理念,卢梭在其《爱弥儿》中就认识到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天性,在精神上给孩子自主权,让孩子相对独立地成长。无论哪个国家,无论何种父母,无不望子成龙。在开放的环境中,独立成长的孩子在长大离开父母羽翼保护后,才有可能果断做出抉择,面对挫折才有更强的接受能力。反之,被父母保护太好的孩子,在长久的童年、青少年生活中习惯了被决定、被安排、被照顾,被顺从,失去了独自生活的能力,也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开阔的思维。相比之下放养的孩子在人生路上才能走得远。一个和谐家庭中最温馨的画面莫过于看到孩子一点点的进步,父母能牵起孩子的手说,“爸爸妈妈是第一次做爸爸妈妈,爸爸妈妈需要和你共同学习,即使犯错,我们也会努力成长”。

  在孩子教育的大课题下,让孩子健康全面成长有效的灵丹妙药是父母的姿态,是父母能和孩子共同学习,一起勇敢的犯错,勇敢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