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出版机构转型有点有面融合拓新
时间:2016-11-30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作者:佚名 浏览量:676

  转型可以说是“十二五”出版业的高频词,也将是“十三五”的关键词。“转型力”或者说“变革、改变的能力”是出版业应对不断变化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作出的合乎企业发展的调整。出版机构该不该转型、如何转型、转型效果如何的争议仍在继续,但是探索从未止步。

  趋势1

  纵向延伸构建出版生态

  转型,并不意味着弃主业于不顾,而是一方面通过出版机构的调整,用产业化、生态化的运营方式将已有的内容优势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调整生产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最终确定主攻方向并形成核心竞争力。

  出版机构纷纷根据国家政策、图书出版热点以及出版机构的阶段发展需求进行了出版结构、产品线的优化。近年来,按综合实力评分,连续7年位列全国文艺出版社前列的译林出版社,逐步跳出依赖文学翻译的出版格局,拓宽出书门类,充实大众图书板块,努力开发人文社科、政要名人传记、连环漫画、儿童文学、青少年科普、华语原创等集群,突出重点产品线,如打造“人文与社会译丛”,引进了一大批外国新潮的学术专著,在理论研究界有很好的口碑。时代新媒体出版社作为一家传统电子音像出版社,在新的形势下,在宏观上把主题出版作为一项长远战略整体布局,微观上在具体选题的设计上又通过寻找小切口,用小故事讲述主题出版的大道理,走大众主题出版的路子,让主题出版也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当前,时代新媒体出版社的出版物重点选题规划紧紧围绕主题出版(含“一带一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普及、少数民族出版、文艺精品原创精品、未成年人出版物、安徽具有全国影响的地方文化等六个方面加以考虑,成功实现“涅槃”。

  少儿图书市场的繁荣,使得非专业少儿社切入少儿出版成为“新常态”,这些非专业少儿社对新生少儿板块实行的“放权”让原本不具备资源、渠道优势的少儿出版得以在细分领域占据市场,并逐步打出品牌,如中信出版社2015年12月成立的“小中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打造的“魔法象”品牌以及诸多大学出版社新设立的少儿板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资组建的国开童媒(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的少儿教育事业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少儿分社、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少儿中心,可以说目前大部分大学社早已打破其背靠大学的学科分类,在横向的出版种类、纵向的读者服务对象年龄上实现了延拓。板块的调整,有些已经实现盈利有的还未确定最终的方式,但都是出版机构完善出版品类进行市场化的有效探索。“不贸然进入,但要保持时刻关注,避免落荒而逃。”这是出版机构取得先机的重要原则。

  出版机构转型力的另一重要体现则是“大出版生态”的构建和从“出版服务提供商”向“综合服务提供商”的转型。不难看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出版社已经不再仅仅将自身定位为“出版商”而是“服务提供商”,并在此理念的指引下,用全产业链、一条龙服务的思维拓展上下游的服务甚至重新谋划重点生产线。在大众出版领域,IP运营的“火爆”正是出版机构全媒体经营意识崛起的表现,通过对优秀原创版权内容的争夺,出版机构力图打造以IP为核心的文化衍生品生态圈,打通图书、游戏、影视、动漫等领域,实现版权价值最大化、信息传播广泛化、品牌传播具象化。今年6月,青岛城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出资1亿元设立青岛城市传媒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影视剧项目投资制作、影视IP多元化开发及影视文化培训等方面。在此之前,译林出版社已和北京雪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资成立译林影视传媒公司,以制作青春题材影视作品为主,2015年译林影视与北京光线传媒公司共同投资拍摄的电影《左耳》上映首日票房即过5000万元,票房累计超4亿元。中信出版社于去年成立“C+传播中心”除了打造文创产品,这个部门的重要职能就在于打造作者IP运营体系。

  一向以美食出版著称的青岛出版社,在今年高调推出“BC MIX美食书店”,书店内囊括传统美食图书销售,国内外高端料理的现场烹制、美食培训等服务,甚至还会推出“BC饭局”,邀请美食圈的大V和时尚名人一同品尝招牌菜,打造高水准的社交沙龙,打通了从图书到线下餐饮,到周边高端厨具、料理食材再到末端美食培训的整个链条。开发美食APP、美食视频、美食周边、美食旅游,以及与其他企业合作发展美食O2O等都被青岛出版社纳入规划之中。

  教育出版领域的出版生态构建动作更为迅速。多数教育出版机构已经介入或者成立教育培训、教育咨询、赛事活动、测试评估等教育服务市场领域,实现新的业务增量。如浙江教育出版集团成立北京浙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教育出版社投资成立江苏启慧教育咨询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培训中心等,致力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和管理培训等在内“终身教育”服务。专业少儿出版社也“盯紧”学前教育领域,充分挖掘亿万级学前教育市场。2015年,长江少年儿童出版集团组建了以“互联网+学前教育”为核心理念的新公司——武汉爱立方儿童教育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爱立方与具有百年历史的法国纳唐出版社联合开发了“边做边学”系列玩教具,自主开发“幼儿学习与发展课程”,形成了包括幼儿园课程、幼儿玩教具、幼教云平台以及连锁幼儿园四大产品体系。今年4月,爱立方正式挂牌新三板,开启了向资本市场进军的新航程。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也携手紫荆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贝壳育德教育集团等幼儿教育机构进军幼儿教育产业。

  出版生态的构建使得出版业能够拥有持续不断的创造力和影响力,提升整体实力,有效实现出版业文化价值。

  转型金案

  外研社“一主两翼”持续引领教育服务

  在教育服务产业链的构建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可谓走在前列。以外语出版起家,外研社的图书产品无论是在教育界还是出版界都有十足的影响力,《新编大学英语》《英语新标准》《新概念英语》《大学英语新视野》等经典教材可以说是大学英语学习的标配。在图书出版之外,外研社逐渐构建起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以及享誉国内外的公益赛事的举办为其创新了更多的增长点,也为其图书营销提供了有别于其他教育社的独特的路径。

  外研社公益赛事的举办最早开始于1997年,当年,外研社首次出资100 万元举办“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全国性公益英语辩论赛事;2002 年,出资300 万元创办“CCTV 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2004 年,再次成功举办首届“外研社/朗文杯”新概念英语背诵大赛。外研社不断完善赛事制度,持续推出针对不同年龄段英语学习者的比赛,成功打造了“外研赛事”的品牌。今年10月,外研社发布青少年赛事教育服务战略,并发起成立外研社赛事活动联盟,外研社副社长何皓瑜在会上表示,外研社正在进行教育服务战略转型,实现从“教育出版”到“教育生态”,从“B2B模式”到“B2B+B2C模式”,从“应试教育”到“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转变。外研社将以赛事活动这种实践性强的活动为入口,持续打造教育生态圈,建设从幼儿到成人学习者的全线教育服务体系。

  教育培训早已成为教育类出版社的常规动作,但是能像外研社一样将教育培训做成体系、打出品牌的出版社并不多。最开始,外研社的教育培训也是从教师培训服务开始,面向各学段英语教师的培训,引导教师更好地使用英语教材。之后,外研社逐渐拓展教育培训的版图,并成功打造了“北外国际”“外研联创”“综语汉语”等外语培训品牌,其中,北外国际主打K12(从幼儿园到12 年级)英语教学和留学服务,其旗下不仅拥有“北外青少英语”和“北外PASS 留学基地”两大培训品牌,还承担多所著名中小学师资建设和课程设计;外研联创为培训机构个性化定制教材并开展基于教材的教师培训,还通过教师培训基地及承办行业交流会议来服务于行业的发展;综语汉语负责面向中学外语学生的夏令营,面向大学教师培训高端课程以及面向企业和机构的语言服务的定制,如给凯宾斯基酒店提供外语翻译服务。可以说,外研社的教育培训服务体系已经涵盖从学前、K12、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多个阶段,服务对象从个体到群体再到机构不断延展。

  通过数字技术的引入,外研社成功地将线下的教育服务转移到线上,如成立为国内高等教育院校提供定制学习平台以及学习内容资源、课件的北外在线,打造数字化线上“共同校园”Unipus、双语数字阅读平台“爱洋葱”阅读等。外研社要构建的正是这样一种以出版为中心,以赛事活动和线上+线下教育培训为两翼的综合服务闭环。

  大连社精心孵化幻想儿童文学产业

  2012年,大连出版社明确提出“以幻想儿童文学图书为主,以地方文化建设图书为辅,以教材教辅为支撑”的产品布局,举全社之力进军少儿图书市场,主攻幻想儿童文学,提出“以保卫想象力为理念,以产业基地建设为目标,以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品牌建设为重点,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全力打造幻想儿童文学产业基地”的战略目标。

  为推进幻想儿童文学产业基地建设,大连社提出并实施了“幻想儿童文学‘十个一’工程”:叫响一个理念——保卫儿童想象力;办好一个沙龙——“幻想屋”儿童文学主题沙龙;开办一个论坛——幻想儿童文学高层论坛;完善一个系统——幻想儿童文学协同编撰系统;搭建一个平台——幻想儿童文学新媒体平台;建立一个联盟——幻想儿童文学作家联盟;组建一支队伍——儿童文学阅读推广人队伍;成立一个中心——幻想儿童文学研究与翻译中心;搞好一项活动——“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抓好一个项目——幻想儿童文学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

  在具体实施中,大连社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及地方财政支持,采用“多家协作”“强强联合”的项目运作方式,与相关企业单位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保证资金投入。联手名家组建了成名作家团队、新锐作家团队、画家团队、评论家团队、阅读推广团队以及翻译家团队。积极创新体制机制,联手大白鲸世界、大连圣亚、八尾猫文化、河南超凡影视等战略合作伙伴成功打造了“大白鲸”“八尾猫”“快乐星球”等系列文化产业品牌,产品形态包括图书、电影、电视、舞台剧、动漫作品、主题公园、室内儿童乐园、海洋食品、饮料等。大连社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等共同主办的“大白鲸”优秀幻想儿童文学阅读与创作活动第四届评审正在进行,将于2017年1月初举行颁奖典礼。

  “十三五”期间,大连社将充分利用中国幻想儿童文学新媒体平台,建立基于互联网的集作品征集制度、创作激励制度、作品遴选制度于一体的优秀作品征集线上线下互动模式。进一步建立健全签约作家、签约画家制度。不断总结“大白鲸”“八尾猫”“快乐星球”等产品线和产业链的成功运作经验,建立健全产品的多种形态、内容的多次创意与投入的多次产出等基本模式。实现内容产品开发的可持续化,进而推动传统出版从简单复制走向多向度创新。

  趋势2

  数字出版矩阵已成 突破之路任重道远

  在今年出版行业的各类会议中,“数字出版”的议题总是必不可少。如果说十余年前的数字出版只是小打小闹,如今的数字出版可以说是“全民上阵”。在11月初召开的第二次数字出版转型示范现场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寿山提到,新闻出版单位在体制机制、组织架构上,大都设立了新媒体公司或专职业务部门,并主动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在技术开发上,基本完成存量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初步建立了统一的资源管理体系,并对具有挖掘价值的内容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加工;在渠道建设上,既有自建的分销平台,也有利用第三方平台的“借船出海”。可以看出,大多数出版机构都将数字化转型上升为重大战略,在机制体制、运营模式上作出了相应调整,调整的成果、效果逐渐显现。

  专业出版领域一直都走在数字出版的前列。依托于已有的关联高的内容资源,不同专业社的数字产品开发方向也不尽相同。最为常见的是专业数据库的开发。以中华书局为例,中华书局早在“十二五”期间就提出了“将数字出版放到与传统出版同等重要的位置来对待”的原则要求,2013年成立数字出版中心、2014年6月推出大型古籍数据库“中华经典古籍库”、2015年成立全资子公司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多个方面的产品实践,基本明确了方向和路径。接下来,中华书局将着重从三个方面继续古籍数字化尝试:一是争取国家重大项目支持,承担国家数字出版骨干工程,发展古籍数字出版规模;二是探索古籍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重点工程之间的互动新模式;三是结合现有数字出版条件,调整古籍整理重大项目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皮书数据库”“列国志数据库”等产品在业内也广为人知。第二类是专业服务平台,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中国建筑全媒体资源库与专业信息服务平台”、人民法院出版社开发的“法信——中国法律应用数字网络服务平台”等。第三类是辞书百科社的数字版本,商务印书馆已经完成了《新华字典》《新华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等众多工具书的数据结构化工作,目前已成功开发《百种精品工具书数据库》《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APP、《辞源》第3版U盘版 、网络版等数字产品。相对来说,鉴于艺术类内容数字化版权保护难度大、盈利模式不清晰,艺术类专业社的数字化稍显迟缓,多数还只是浅层次的传统出版物数字化。

  教育出版领域数字化转型路径清晰。数字教育需求的提升使得教育类出版社纷纷主动或者被动加入到数字出版项目的探索中,数字教材、数字资源平台、教育资源库建设、在线教育平台成为最常见的数字开发形式。

  清华大学出版社开发了“智学苑数字教学服务平台(SPOC)”,将已有的教材和课件等内容资源加入SPOC教学平台,和线下教育互相支撑。此外,清华社还针对特定需求开发了不同功能的产品,如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开发了“基于仿真实训与学习过程管理的财经实务技能开发系统”,为天津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了“智慧教学平台”,提供综合化教学资源管理和教学展示应用的综合性平台。针对K12、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语言教育等不同学习阶段和目的开发的在线教育和课程辅助平台也不在少数,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在线教育平台“爱课程”网、湖南教育出版社的教学辅助平台“贝壳网”、浙江教育出版社的“青云在线”教学互动平台等。当然,也有教育类出版社根据自身的优势资源进行细分化项目的开发,东南大学出版社的中国近代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数字出版平台、江西高校出版社的陶瓷艺术产品资源服务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中国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等都很具代表性。

  大众出版数字化形式尚显单一。在三大出版中,大众出版的数字化进程显得更为缓慢,这与大众出版内容资源难以提供批量化生产和销售、难以有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有关。电子书的形式最为普遍,多数大众类出版社进行过纸电同步的尝试,甚至开发纯电子书项目,如长江文艺出版社进行的“中国好小说”纯电子书出版项目,定于为3万~5万字的虚构类纯电子书,以满足用户在公交、地铁上短时间内阅读完整故事的场景需求。同样,与喜马拉雅、懒人听书等听书平台的合作也逐渐增多。2015年,上海译文出版社还推出了移动数字出版整体业务平台——“译文的书”,读者可以通过该平台对书产生了解、认知,并进行试读购买、分享感受、反馈信息,形成图书营销的闭环。就少儿社来说,线上阅读平台开发成为热门,仅2015年,就有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发布“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阅读推广云平台”、接力出版社上线“天鹅阅读网”,通过儿童阅读线上服务推进数字化转型。

  经过第一阶段的探索,出版机构数字化的矩阵已成,如何能够保持稳定高效运营并最终实现盈利是出版业所必须面对的难题。

  趋势3 横向跨界激发产业活力

  转企改制后的出版机构展示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积极性,在做强出版主业的同时,多数出版机构开始将视野投向其他相关联的文化产业,“跳出出版做出版”,在文化旅游、文化艺术品、教育装备、文化金融、产业园建设等非书经营领域都可见出版机构的身影。从目前各出版机构的横向跨界拓展来看,符合国家政策扶持方向、市场前景好且“轻资产、重创意”的产业是出版机构中意的投资方向。

  文化旅游产业方兴未艾。文化旅游产业与出版机构的文化产业定位十分契合,出版机构根据旅游图书内容开发特色的旅游路线早有先例,近年来更是多见,如今年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就开展了为期7天的“绿手指”北海道园艺研修之旅。出版机构切入文化旅游产业可以说是有先天优势,地方特色旅游资源也使得旅游开发“得来全不费工夫”。

  2012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就成立桂林阅秀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依托桂林的旅游文化资源,进入文化旅游和旅游出版板块。经过摸索,桂林文旅选择旅游居住及“文化旅游在地化”作为突破口,把文化气息浓郁、舒适度高的文化主题酒店作为主营业务,让游客在入住过程中分享到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满足高端的差异化旅游市场的需求。该公司还在桂林阳朔打造了由古村落改造的乡村文化主题酒店“遇龙堡”项目。无独有偶,2009年,安徽出版集团从安徽省外办手中重组安徽省中国旅行社,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业,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嫁接。今年6月,安徽出版集团与安徽省太湖县政府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安徽五千年文博园管理有限公司。安徽出版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发展文化旅游,是安徽出版集团“十三五”时期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之一,此次组建管理公司,旨在利用五千年文博园已有的基础,结合安徽出版集团已有的文化产业方面经营管理经验和平台、品牌、人才等方面优势,建设文化旅游休闲养生度假基地。除了与太湖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外,安徽出版集团旗下安徽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还与上海景域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强强联手发力文化旅游产业。今年9月,安徽文旅再次发力,与读者出版集团共同投资设立“读者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依托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和资源优势,从事文化旅游投资、建设、管理、运营,旅游产品和景区投资开发、运营,开展研学旅行服务等业务,推动甘肃和西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成为出版转型热点。

  搭建创意、创业产业园,孵化创新性人才和产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以及更多支持性政策的落实让“创客”们迎来了春天。出版机构也纷纷以此为契机,构建文化空间,聚集文化创意人才和产业,提升文化影响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目前正在规划位于中关村科技园的外研社“众创空间”,意在吸引全国乃至全球有策划能力、出版热情、需要栖息地的团队入驻外研社,做一个吸纳创造力、培育新产业的孵化器。辽宁出版集团整合集团创新创业资源成立慧谷创客空间,打造创业“梦工厂”,吸引了一批新型产业创客进驻。3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化传媒集团旗下北京致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致真创享空间试运营,占地1600多平方米,以航空航天相关产品为主线,设有飞行模拟体验中心、文化创意馆、致真咖啡厅,为航空航天爱好者提供模拟体验和文化空间,意味着北航集团在实施校内产业延伸、多元发展的战略规划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除开设创意产业园外,为了获得更多有利于出版内容产业发展的创意资源,一些大学社在学校的支持下,利用闲置和低价场所资源筑巢引凤,为包括高校师生在内的、致力于文化产业开发的创客提供基地。当前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在全力以赴推进学校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以此加快推进集团化建设步伐。

  文化金融管理实现“钱生钱”。出版机构越来越频繁的投资动作、出版企业规避运营风险的需求加大以及文化金融可能带来的盈利空间让出版机构纷纷设立相应的金融管理机构,不仅筹划“钱怎么来”也可以为“钱怎么花”提供理性的规划。上市出版企业、出版集团成立金融财务公司并不少见。2014年,中南传媒与控股股东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资设立的财务公司正式挂牌运营,是国内文化企业首获金融牌照。今年10月,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财务公司宣告成立,该公司由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与集团下属的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弥补集团内部接管中心功能的限制,强化资金收支监管,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据悉,凤凰集团将以财务公司为支点,以金融资本为杠杆,以产业链金融为渠道,用集团雄厚的资产和信用,助推转型升级。必须警惕的是,针对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尚未完全开放、股权经营困难重重等现状,出版业文化金融投资仍需谨慎。

  此外,出版机构还将文化艺术品、影院建设等作为重点拓展方向,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旗下经营的状元红艺术馆,收入了一批被市场公认、获过多项国家级荣誉的鸡血玉,并实现了很好的经济价值;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启动全国校园电影院线建设等。

  出版业外拓展无疑为出版主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甚至能为出版业开辟更多的利润来源。有资深出版人士认为,出版产业延伸一定是在出版社已有资源基础上的成长,不能空穴来风;多元发展的利润一定要回馈出版主业,多元只是手段、途径,不是目标,产业的扩张不能阻碍主业的发展;扩张后的产业要用专业化的团队去管理和运营,避免适得其反。

  转型金案

  社科文献出版社:服务社内外挖掘数字出版价值

  作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推动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升级、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重要践行者和推动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数字出版分社主要负责内容资源管理与运营,数字出版基础技术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建设,数据库产品建设、营销推广与销售,数字出版相关重大项目的申报与实施,数字出版工作规章制度的起草制定等业务。

  数字出版分社立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学术出版资源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资源,坚持“学术、权威、专业”的产品定位,以数据库产品产品建设为导向,全力打造中国发展与中国经验、国际国别问题研究、中国乡村研究、古籍与大型历史文献4大数字产品线,先后推出了皮书数据库、列国志数据库、一带一路数据库、张乐天联民村数据库、集刊数据库、中国减贫数据库、台湾大陆同乡会文献数据库等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数据库产品。在数字出版业务开展过程中,数字出版分社重视对新技术的应用和研发,相继建设内容资源管理平台、数据库产品运营发布平台等数字出版基础技术平台,并结合业务需求和实践在数字出版技术上实现了一些创新和突破,也开拓了数字出版业务新模式。实现了面向即时知识服务的热点专题库快速构建。在皮书数据库专家系统和数字内容结构化的基础上,突破皮书内容资源的图书结构,实现了多粒度知识资源在不同分类、不同行业、不同学科、不同地域和不同时间等领域的内容资源整合,从而满足不同领域和行业用户的需求,实现了知识的按需定制与推送。

  提供学术科研服务平台建设服务。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单一是出版单位开展数字出版普遍面临的难题。2015年以来,出版社尝试借力数字出版技术提供学术科研服务平台建设服务。目前,已与宁夏大学、黑龙江社科院实现了合作。与宁夏大学合作的 “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中阿文化交流数据库”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宁夏大学在一带一路研究方面的话语权和学术影响力,并先后获得文化部和当地政府项目资金支持。

  全面推动出版社的融合发展。为了改变数字出版业务传统编辑参与度低这一核心难题,数字出版分社在数字产品项目运作模式上予以创新,通过跨部门组建数字产品项目组,以核心编辑部门牵头负责产品策划,数字出版分社提供技术平台和运营支持,全面整合社内编辑出版力量,发挥编辑的学科优势和学术资源整合能力。这一运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出版社数字产品资源整合能力和选题策划能力,还营造出良好的数字出版氛围,极大地促进了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2015年,依托列国志数据库的内容资源和前期建设,经济与管理出版分社与数字出版分社合作为中国银行定制出版了“文化中行”系列图书,为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提供决策咨询和参考,这种合作模式,无论是内容研创、成果发布,还是服务客户都是出版社融合发展的一次积极大胆的尝试,也为跨行业融合发展开拓了思路、提供了案例。

  数字出版分社为了快速推进数字出版业务,在人才队伍建设下足工夫,在“三个一批”理念的指导下实现优秀人才引进:在出版社内部挖掘人才,从编辑、发行、行政管理各系列中转型一批;从高校的相关院系应届毕业生、部门实习生中招聘一批;从合作的技术公司及业内其他公司引进一批。

  据悉,截至目前,数字出版分社数据库使用机构突破1000家,海外机构用户突破百家,涵盖人群超过300多万人,营销范围遍布国内外21个省市和地区。2015年实现数据库销售收入1200多万元,数字出版总收入近2000万元,是最早在数字出版业务中实现盈利的出版社之一。

  时代新媒体社:“押宝”互联网教育出版

  数字时代,电子音像产品销售终端萎缩导致的行业产业链断裂,倒逼电子音像出版社必须加快定位调整,通过挖掘自身资源和借助外力实现转型这一艰难的“跳跃”。在这其中,时代新媒体出版社的实践可谓是可圈可点。

  今年8月,时代新媒体出版社由原时代新媒体出版社与安徽教育网络出版有限公司两家合并组建,原安徽教育出版社下属全资子公司安徽教育网络出版有限公司整体注入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时代新媒体出版社原独立事业部“时光流影”分拆单独成立科技公司。

  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总编辑李旭表示,新组建的时代新媒体社在整体定位上,落实集团和股份公司提出的从传统电子音像出版企业全面转型为互联网出版企业的发展要求,战略定位确立为以“平台运营”为主体的文化科技融合型现代出版服务企业。具体来讲就是以“平台运营”为核心、“出版服务”和“科研创新”为两翼,在互联网教育出版上加快实施内容集聚、技术集成、渠道创新、出版应用及服务模式的融合发展,紧紧围绕“互联网+教育出版”,以主题出版为亮点,以教育出版重点,以新技术为支点,全面发力主题出版和教育出版及其数字化内容建设,两个拳头,并驾齐驱,全面实现出版社的转型升级与融合发展。

  发展路径的选择上,两个效益一起抓,在抓好主题出版这一社会效益亮点的同时,打造 “时代E博”加“时代教育在线”、“时代出版在线”和“时代书香在线”三大平台建设为核心的“1+3”全媒体数字教育出版产业生态圈。这三大平台近年已获得国家和安徽省3000多万的资助,最近,“时代e博·全媒体数字出版运营平台”与“时代教育在线V2.0——电子书包应用服务云平台”的内容建设系统,又刚刚获得国家700万元的资助。在主题出版方面,时代新媒体社在全国成立了第一家专门以主题出版直接命名的“主题出版事业部”,将原来的三个电子音像出版编辑部全部整合进来。

  在内容建设与产品线与的设计上,时代新媒体社紧紧围绕创建一家互联网教育出版企业的总体定位,握紧拳头,聚光教育出版尤其是在线教育,依托四大数字教育出版平台的良好基础,将全社的选题资源、编辑资源、作者资源、资本资源等重点向高中、初中、小学等教育和教学内容资源聚焦和集聚。在出版形式和产品形态的选择上,也不再将电子音像光盘等传统出版物作为主要形式,而主要是以在线教育平台综合服务、电子书包、数据库、题库、智慧课堂、微课、听书、VR教育新产品等为主要产品形态,在资源的整合上,积极与集团内的其他8家纸质类出版社的内容如《昆曲文化大典》等开展合作。积极探索开发新的平台,如“中国主题出版网”、“中国头条”APP、“中国儿童书法网”等新媒体及大数据出版项目。努力使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成为安徽出版集团在转型数字出版的先锋和重要平台之一。在新产品、新媒体、新业态上进行全面探索。